年少帶經鋤  本將兄共居  緣遭他輩責  剩被自妻疏

拋絕紅塵境  常遊好閱書  誰能惜斗水  活取轍中魚

 

紅塵~即:俗世,繁華的世界。

~即:車輪經過而留下的一條小痕跡。

 

我鋤草時經常帶著經本,少年時與我哥哥一同居住,後來人家開始說是是非非,導致我的太太也出來反對我鋤草時看經文了。

現在我拋棄束縛離開紅塵俗世,經常到處閑遊,看我所要看的經書,誰能借給我一點點的水,來救救那陷在車痕裡的小魚呢?

印證:君子小人,做事不同:

1、魏朝時,常林貧苦,自己耕作,閑時讀書,其妻敬夫如賓;兄弟本共住,嫂子來了之後,常起風波,迫得搬家別住。

2、漢代朱買臣,家貧好讀,不顧生活,其妻求去,慰之曰:『不要去,他日可酬勞苦。』

妻不聽,憤慨而去,果然朱買臣他日成富貴。

3、莊周曾向監河侯借米,侯云:『且慢,我將得大金,可以三百金借你。』

莊子云:『昨日受車轍裡的鯽魚討水。我說:我將運西江水來迎你。』

鯽魚憤慨的說:『現在我只要一杯水,慢了,我就要死了。』

然則,應救急時無,可知君子與小人,意志不同。

正如,阿含經有云:

佛能以法自去迷,亦令人去迷;自得定,亦令人得定;自渡彼岸,亦令人渡彼岸;自解脫,亦令人解脫;自滅度,亦令人得滅度。

 

我懷著一顆熱心躊躇滿志的進入道場,想要挖掘古聖賢所遺留下來的真正義理,在道場中我與一些師兄姐前輩們共同參研;誰知道?我的人緣並不太好,在道場中時常被先進前輩責罰,加上我不善於交際,又被一些同修的師兄姐所排斥。

我只好黯然的離開我所喜愛的道場,唯有到處行走,但是我並不因此而灰心喪志,在行道中我還是不斷的閱讀古聖書好繼續尋求真理,可是我不知道,有哪一位智者能提攜一下我這個不成才的小人物。

 

濟岳禪師詩:

心中無俗累  身外有藏書  每向清溪坐  垂綸不釣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i5081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