貧驢欠一尺  富狗剩三寸  若分平不平  中半富與困

始取驢飽足  卻令狗饑頓  為汝熟思量  令我也愁悶

 

差別~對平等而言。不指萬法一如之法性,而數個個之性類也。

在佛教,從覺法上捨離差別之見,並全然離差別見之平等,皆為惡平等之名所排斥,於菩薩修行上越自利、利他之差別相,始為達圓滿之平等者。

思量~思慮量度事理也。仔細想、計畫也。

愁悶~憂愁煩悶。

 

此首以平等與差別,比如驢狗分食二尺。

如果有二尺的東西,驢與狗各得一尺為平等,但驢食一尺以後還是不飽,期求另外的一尺;而狗只要食七寸就飽了可以剩下三寸來,如果驢食得二尺,那狗就要餓死了。

所以說凡事難以平等,唯有菩薩行,才能做得到,無差別的平等是惡平等,無平等的差別是惡差別。

時人傾向於利己的差別,而忘記了平等,必須建設個人,進而建設眾生,才是差別的平等。

般若經有云:

世間不知如夢、如像、如光影、如陽焰、如幻事、如尋香城、如變化事。

故顛倒執著,如身語意,作善不善,福非福,故有差別,實無有差別也。

 

獨孤:

入道場而隨喜  則修行之念勃興

登丘墓而徘徊  則名利之心頓盡

  一念不清  宜以佛性而淘洗

    六根未淨  可取戒香而薰蒸

 

禪詩:

苦瓜連根苦  甜瓜徹蒂甜  三界無著處  致使阿師嫌

眾生學平等  心隨萬境波  百骸俱捨棄  其知愛憎何

持心如大地  亦如水火風  無二無分別  究竟如虛空

 

濟岳禪師詩:

余觀苦與樂  總屬人分寸  澹泊享清安  貧婪致飢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i5081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