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見人轉經  依他言語會  口轉心不轉  心口相違背

心真無委曲  不作諸纏蓋  但且自省躬  莫覓他替代

可中作得主  是知無內外

 

轉經~即:誦經或讀經也。口出聲謂之誦,口不出聲謂之讀。

平常之讀經,每行每字仔細閱過,心體會之,謂之:真讀,這才是讀經。誦經亦然,此才是真的轉經之意也。

委曲~即:委屈、不實際。

纏蓋~即:十纏,五蓋。

十纏~即:有十種之妄惑,纏縛眾生,不使出生死,不使證涅槃,故名:十纏。

1、無慚﹝不顧自法,輕拒賢善為性,能障礙慚,生長惡行為業也。﹞2、無愧﹝崇重暴惡為性,能障礙愧,生眾惡行為業也。﹞3、嫉。﹝妒忌他人盛事之精神作用也﹞4、慳﹝於財與法深為耽著,沒有會捨之心也。﹞5、悔﹝懊悔所造之罪惡也﹞6、睡眠﹝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。意識惛熟謂之睡,五識闇冥而不慟謂之眠。﹞7、掉舉﹝令心高舉,不安靜之煩惱也。﹞8、昏沉﹝使心盲昧沉鬱之煩惱也。﹞9、瞋忿﹝於苦與苦具憎恚,謂之瞋。使身心熱惱,起諸惡業者。﹞10、覆﹝恐名譽之欲墮,隱覆自己所造之罪的精神作用也。﹞

五蓋~蓋,即覆蓋之義。此有五法,能蓋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。

1、貪欲蓋~執著五欲﹝五欲有二種:1、色聲香味觸。2、財色名食睡﹞之境,以蓋心性者。

2、瞋恚蓋~於違情之境,懷忿怒以蓋心性者。

3、睡眠蓋~心昏身重,而不為其用,以蓋心性者。

4、掉悔蓋~心之燥動,謂之掉。於所作之事而心憂惱,謂之悔,以蓋心性者。

5、疑法蓋~於法猶豫而無決斷,以蓋心性者。

自省躬~即:自己省察躬行實踐。躬,即:親自之意。

 

*我看見了許多的人,似乎很用心的在讀誦詩經,但再詳細觀察他們的言語舉止,就知道他們並無誠心的在讀誦。

因為,雖然他們口在讀誦著詩經,可是心中卻不轉詩經,以至於心不能體會詩經的真正意義,而至口雖誦心卻不行,心與口都相違背了。

心如果體會了經義,即能實實在在而不作惡,也就沒有十纏或五蓋等煩惱來迷惑了。

但這須要自己反省察覺,親自去實踐,切莫依賴別人,因為別人也替代不了你。

如果,自己作了主,體會了,覺悟了,那麼就心口能契合而無所謂的內外了。

正如,六祖壇經有云:

口誦心行,即是轉經,口誦心不行,即是被經轉。

 

  楚石梵琦詩:

我今欲說禪  不可作禪會  謂渠是即觸  謂渠非即背

背觸二俱掃  洞庭湖無蓋  如何繼先德  將此傳後代

白月上林端  清風起天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i5081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