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聞梁朝日  四依諸賢士  寶誌萬回師  四仙傅大士

顯揚一代教  作持如來使  建造僧伽藍  信心歸佛理

雖乃得如斯  有為多患累  與道殊懸遠  折西補東爾

不達無為功  損外益少矣  有聲而無形  至今何處是

 

梁朝~梁武帝朝代,南朝之一,蕭衍所建,傳四主,共五十五年。

四依~有三種四依:

一、 行四依~行人所依之四法也。

1、糞掃衣。2、常乞食。3樹下坐。4、腐爛藥。此四種之法,是入道之緣,為上根利器所依止,故名:行四依。又名:四聖種,此四法能生聖道,為聖之種,故曰:聖種。

二、法四依:1、依法不依人。2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。3、依義不依語。4、依智不依識。

三、人四依~即:如來使者,於末世弘經,人天依止者四人,謂之:人四依。1、具三賢四善根之人﹝即:地前菩薩﹞。2、須陀洹﹝即:聲聞四果之預流果﹞,斯陀含﹝即:聲聞四果之一來果﹞之人。3阿那含﹝即:聲聞四果之不還果﹞之人。4、阿羅漢之人。

是內證雖為大乘菩薩,而外現聲聞之相,傳法化人也。

賢士~即:為人天依止,行法人、說法人也。即所稱之:在家菩薩。

寶誌~六朝時高僧,金城人,俗姓朱,師事僧儉,修禪業,往來都邑已五六十年。

宋、齊之交,稍顯靈跡,齊武帝忿其惑業,收付獄中,但自咸見遊市里,既而檢校,猶在獄中,武帝乃迎入華林園。

梁朝天監中,無疾而終,世稱寶公、誌公。

帝云:大士寶誌,談其佛理,則聲聞以上,談其隱淪,即遁仙之高者。

萬回~亦即得道之士,與武帝、寶誌等有深深交誼。

四仙~梁朝四道士。1、華陶真人陶弘景。2、清虛裴真人。3紫陽周真人。4、桐柏真人王子喬。

傅大士~姓傅名翕,字玄風,南齊建武四年生,陳宣帝大建元年卒,為有髮之道士。

世人取於其姓而曰傅大士,又取其出生地而曰東陽大士,其自稱為善慧大士。

其有一偈尚傳誦至今,偈曰:『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,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』

一代教~釋迦如來自成道至滅度一代中,所說大、小乘之語教也。

如來使~佛滅度後,弘通經法者,謂之:如來使。

僧伽藍~即:僧眾所住之園林也。

信心~信受所聞、所解之法而無疑心也。

有為~為者,造作之義。

有造作,謂之有為,即因緣所生之事物,盡屬有為也。

能生之因緣,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,所生之事物,必有此因緣之造作,故云:有為法。

本來自爾而非因緣所生者,謂之:無為法。

故,有為者,如言有因緣也。

有為多患累~即:誌公等等所作的有為,寒山子以為此等未得無為也。

有聲~比喻:心性。

 

*我看那些梁朝時的人,不管是出家或在家的菩薩,不管是誌公或萬回等得道的僧人,或是得道的四道士及在家的傅大士。

都在顯揚著如來的教法,自持著願為如來的使者,建造僧園,滿腹信心的歸順於如來所教的佛理。

雖然如此,但畢竟是有因緣的而且成為了他們的患累,是與真正的佛教道理相去懸遠的,可說是以西補東而已。

他們並沒有達到真正的無為法,反而是有損於外而無益於內的。

真正的心性是無為,且無形相,法爾自然的,但是,如今呢?真正的無為,到底是在何處呢?何不化有為成無為呢?

 

*此首意涵:有為的功德,比如仰天射箭,箭力勢盡即下墜。

有為之善,雖為善,但善力一盡,還要落下,最好是無為真實,此為:見性悟道之法。如果徹見此法,有、無都沒有了,那才是真正的安樂境界也。

正如,大藏法數所云:無為者,謂:真空寂滅之理,本無造作。

 

●明  楚石梵琦詩:

我聞梁武帝  起自一名士  入相又為君  尊賢復用士

初迎栴檀像  特遣黃華使  達摩西天來  臨朝談妙理

真心本自明  聖諦翻為累  即迷悟求之  如反覆手爾

此道尚儼然  古人今亡矣  欲明達摩心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i5081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